> 用手机怎么赚钱 > “为害未为害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为害未为害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为害未为害”这个成语可真是有意思!唐代诗人苏拯用这只鸱枭比喻那些名声不好的人,真是绝了。说白了,这诗就是说,有些人的名声太臭,哪怕他们还没干坏事,大家已经躲得远远的了。

举个栗子,你家楼下的老王,人人都说他爱占小便宜,虽然没证据,但谁还敢和他搭讪?再比如,朋友圈里的“杠精”,就算没啥恶意,大家也纷纷绕道走。

所以啊,名声这东西可不能儿戏。想当年,鸱枭就是因为名声不好,连找个安身的地方都难。这就告诉我们,做人要实在,口碑得好好维护。毕竟,一时恶行,千古传臭,这可不是玩笑话!

你要是觉得别人有啥坏名声,不妨好好想想,是不是咱们也有点儿“为害未为害”的影子?毕竟,名声这东西,毁起来容易,但要扶起来,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哦!

“为害未为害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为害未为害”出自唐代苏拯的《鸱枭》。

“为害未为害”全诗

《鸱枭》

唐代 苏拯

为害未为害,其如污物类。

斯言之一玷,流传极天地。

良木不得栖,清波不得戏。

曾戏水堪疑,曾栖树终弃。

天不歼尔族,与夫恶相济。

地若默尔声,与夫妖为讳。

一时怀害心,千古不能替。

伤哉丑行人,兹禽亦为譬。

《鸱枭》苏拯 翻译、赏析和诗意

《鸱枭》中文译文:

为害未为害,其如污物类。

斯言之一玷,流传极天地。

良木不得栖,清波不得戏。

曾戏水堪疑,曾栖树终弃。

天不歼尔族,与夫恶相济。

地若默尔声,与夫妖为讳。

一时怀害心,千古不能替。

伤哉丑行人,兹禽亦为譬。

诗意:

这首《鸱枭》表达了作者对恶行的警戒和谴责之情。诗中鸱枭被称为未行恶,但其本身就像是污物一样,只要一说起它,就会在天地间流传开来。良木不能安宁地栖息,清波也不能快乐地戏水。曾经与水嬉戏的鸱枭也将受到怀疑,曾经栖息在树上的鸱枭最终被抛弃。天地不会消灭这种族类,恶行和恶行相互勉励。地要是保持沉默,就意味着与妖邪为伍。一时的恶念使人鄙陋,千古不会替代。遗憾啊,丑陋的人类,此禽也可以作为比喻。

赏析:

整首诗以描述鸱枭为引子,但实质上是通过对人类恶行的揭示。鸱枭被用来比喻人类的恶行,它们虽然未有实际为害,却与污物一样令人讨厌。通过使用类比,诗人对人类的恶行进行了犀利的批判。诗人呼吁人们不要沉湎于邪恶之行,要引以为戒,保持美好的品德。整首诗以简短明了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,节奏感强,语言生动,给人一种强烈的警示感。作为一首唐诗,虽然篇幅较短,却通过深入浅出地揭示了人类的自私和恶行,传达了警示的价值观。